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24小时客服热线

18572838672

开心大师心理研究中心

业务电话:18572838672

售后电话:18986277286

商务邮箱:64934787@qq.com

公司网址:www.kaixindashi.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国际人才港17楼

首页 >>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

卫生计生委等 22 个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8-08-03浏览: 字体大小[ ]

 

卫生计生委等 22 个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01-18
http://www.nhfpc.gov.cn/jkj/s5889/201701/da5b6e8c3c2f453eb168c2a3df3ee7dd.shtml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
 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政策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
务指示精神,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各项工作,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发展改
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国家
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科院、国家中医药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中国科协等 22 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
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文是我国针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制定的首个宏观指导性文件。
《指导意见》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
上的社会心态为指导思想,强调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党政领导、共同参与,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分类指导、规范发展的原则,要求到 2020 年,各领域
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 2030 年,符合
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
《指导意见》确定了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推动心理咨询
和心理治疗,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等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加强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
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三是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和基
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心
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人才有序发展,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指导意见》同时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要切
实落实责任,不断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
有序发展。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卫疾控发〔20167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宣传部、综治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 局)、科技厅(局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文化厅(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科学院、中医 药局、工会、共青团省委、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党委宣传部、综治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科学院、工会、共青团省团委、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办;教育部各直属高校: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


要求,根据《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现就加强心理健 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
记在今 2016 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 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 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从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拓展心理 健康服务领域、开展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方面进 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工作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
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
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
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
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
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心理健
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社会心理疏导,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
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关键途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从深化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促进群众心理健康责任,加强制度机制建 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精神卫 生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政策要求,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强化政府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党政领导,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
——立足国情,循序渐进。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将满足群众需求与长 远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分类指导,规范发展。坚持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和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满 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3.基本目标
 2020 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 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快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 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2030 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常见精神障 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 解。
三、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
4.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 各地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结合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各级宣传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统传播形式,组 织创作、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利用影视、综艺和娱乐节目的优势传 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各地基层文化组织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创新宣传方式,广泛运用门户网 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 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各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与相关事件报导中要注重科学性、适度性和稳定性,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 围。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 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国家卫生 计生委、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 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公民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更好地进行人生选择,发展自身潜能,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促进和谐生活,提升幸福 感。
倡导大众科学认识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贯 穿终生,逐步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引导心理异常人群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资讯和治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主动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 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重视和发挥社会组 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开展有序、高效的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重视自杀预防。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依托各地心理援助专业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志愿服务组织和心理援助热线,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7. 普遍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 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 突发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各部门分别负责)
8. 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关注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保持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儿
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纳。特殊教育机构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
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要积极开设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
适应能力,重视自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共青团等组织要与学校、家庭、社会携
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
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
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教育部牵头,民政
部、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9. 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办、妇联、残联和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妇女、儿
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 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 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扩展老年活动场所, 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生病住院、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及时关心看望。加强对孕产期、更年期等特定时期妇女的心理关怀,对遭受性侵犯、家庭暴力等妇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加强对流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心 理健康服务。鼓励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等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发挥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助残社会组织作用,依托社区(村)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康复经  验交流等服务。通过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邻里守望等群众性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帮助。护理院、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康复机构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老龄 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对 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各地综治、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卫生计 生等部门要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社会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 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中央综治办牵头,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
 各级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残联等单位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逐步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做好贫困患者的社 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 的精神障碍康复模式,做好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中央综治办、公安 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 责)。
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2. 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托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或
计生办),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
理健康辅导人员。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
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
生比不少于 1:54000 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设 立心理辅导室建设,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重点提升农村和西部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能 力,每所学校至少配备或聘请一名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专职教师或兼职辅导人员。 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 要根据行业特点普遍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 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训练等服务。(各部门分别负责)
13. 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各级政府及有关 部门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矫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 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为贫困弱势群体和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场地、有设施、 有保障。(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鼓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
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机构的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